從臺灣最火的大學生匿名社群Dcard看交際
2022-01-21 11:08:10
最近公司來了兩個臺灣實習生,天然就和兩個妹子聊起了她們往常喜愛用哪些互聯(lián)網產品,除了Line、instagram、FB這些常見的運用外,特別說到的還有灣灣年青人特別喜愛上的“Dcard”。
所以這幾天我就翻墻體會了Dcard,現(xiàn)在從產品的視點剖析下這款臺灣年青人中火爆的匿名論壇。
1.Dcard是什么?Dcard是臺灣大學生的匿名論壇,用戶需求大學生相關證件材料才干注冊。經過設置大學生的門檻來挑選用戶,將用戶群固定在“大學生”這一集體中。
官方對Dcard的介紹如下:Dcard是一個匿名社群,由于匿名,你可以無拘束地在這里談論不敢和朋友說的心境與隱秘,也可以談論日子中產生的大小事,談論情感論題、美妝穿搭或是共享美食等各種時下議題。
在Dcard每天午夜一到,就會呈現(xiàn)一位你從沒遇過的人,如果在24小時之內,你們對相互宣布老友約請時,就會成為朋友,未能成為朋友的話,午夜一過他就會永久消失,再也不會呈現(xiàn)。
可以看出,發(fā)帖談論 + 抽卡 是Dcard主打的兩個中心功用。
發(fā)帖談論相似百度貼吧,用戶發(fā)帖(Po主),后邊用戶可以回帖。僅有不同的是tag他人(@)時,在Dcard上面是“B4”(代表@4樓),可以經過“B7 B9 B11”這種方法tag多個用戶??赡涿?、顯現(xiàn)校園(/校系)或另起昵稱。
抽卡就相似漂流瓶,不過每天只能抽一張,卡上寫的是對方的校園、喜好、個人介紹等詳細材料,可能是發(fā)起實在交際,一切材料都會經過審閱。當兩邊都宣布老友約請后,才干成為老友,進行溝通。
Dcard上有許多大學生集合,可以從上面了解灣灣年青人的關注點和觀念。許多帖子有趨于知乎類的理性剖析,可是大多數(shù)的歸于貼吧類的灌水(廢文),內容也大多是男女愛情、化裝健身等內容,時勢版塊中許多都有大陸生的理性爭辯((⊙﹏⊙)b)。盡管Dcard上的內容我覺得特別無趣,可是感愛好的讀者也可以去逛逛,開放給大陸的一些校園注冊喔!
從產品的視點看,Dcard算是一款平凡的產品,現(xiàn)在還算活潑的原因首要約束了用戶群,在大學生群中經過口碑傳達逐漸添加用戶集體。別的上面的內容也符合了現(xiàn)有年青人的愛好。
2.Dcard的產品架構上圖是Dcard的主頁截圖,內容很簡單,首要由主頁帖子、抽卡、告訴、信箱、個人中心等五部分組成。
仔細剖析了Dcard產品,Dcard的產品結構如上圖所示,相似新聞資訊網站的結構,僅有不同點是添加了抽卡(隨機結交)。
Dcard的產品架構很簡單,最難的是對用戶內容的引導和管控。咱們看到網站供給了近40個左右的論題來進行談論以及有專門的校園版,供用戶在相應的論題下進行談論。并且對版內帖子分為搶手和最新。這種方法也約束了論題的可擴展性和自定義性,有很大的改善空間,例如添加內容標簽。
3.Dcard的內容與用戶周期在逛了幾天之后,總結上面的內容趨向年青化、文娛化、兩性化。這些內容注定很受年青集體的歡迎,別的大學生門檻又決議了用戶之間幾乎沒有代溝,相互談論時也不會呈現(xiàn)太大的價值觀距離。這些都是很有利的用戶質量根底。
匿名也是Dcard很有特征的亮點,可以挑選“淡江大學”這類的title來做交際,也可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信賴度,一起還能維護營私。
可是從另一方面講,產品定位又決議了它開展空間有限。在大學生結業(yè)之后,最多三年,上面的內容就會失掉對這批用戶的吸引力,形成老用戶丟失。用戶周期也就最多7年。用戶一批又一批更新,并且用戶基數(shù)便是臺灣50w左右大學生中,就算20%的大學生運用,也就只要10w用戶的APP。
4.一些考慮臺灣和大陸年青人在許多喜好上不同并不大,文娛至上。很難說Dcard對咱們做交際產品有多大的參考性,也便是貼吧的很小一部分,可是內容與功用的純潔確實是國內缺少的。咱們現(xiàn)在都尋求做大而全的產品。
用Dcard的時分,我想到了2013年想做的一個產品,可是想著在大學生集體中做一個同城換物 + 二手線下買賣 + 論壇,把用戶約束在大學生集體中,原因是由于其時在58同城上買賣上圈套。那怎樣下降上圈套幾率呢?便是用戶實名,圈定在大學生集體中。論壇首要是處理大學生的學習日子問題,易可供給結交空間。 現(xiàn)在有閑魚現(xiàn)已可以滿意這個需求了,里邊的魚塘問答也和我最初的論壇異曲同工之妙。
絮絮不休說了這么多我的考慮,期望可以給朋友們做交際產品供給一些協(xié)助。
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 caihong@youzan.com 刪除。